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过刊浏览

2021年 19卷 4期 刊出日期:2021-02-25 目录

临床医学论著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从风论治冠心病规律

韩文博,孙爱军,李祎铭,吴洋,王显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通过文献计量学对现代文献从风论治冠心病证候分布及用药规律进行总结,为冠心病风邪致病的理论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从风论治冠心病相关的现代文献,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证候、临床表现及风药进行频数统计。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 595篇,最终纳入20篇,共10种证候类型,从风论治冠心病常见的中医证型为气虚血瘀证;风邪侵袭常见的病位为心络;治疗冠心病常用风药为黄芪、川芎、羌活、威灵仙、芍药、葛根。结论风邪与冠心病气虚血瘀证密切相关且最易侵袭心络,“益气活血、祛风通络”是从风论治冠心病的重要治法。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王田,瞿惠燕,沙琬婧,兰真真,杨晓利,刘文锐,周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系统评价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中的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0年2月15日,纳入有关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研究员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进行文献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和相应的描述性分析。结果共纳入16项研究,涉及1 763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可提高冠心病病人临床疗效[OR=5.58,95%CI(3.83,8.13),P<0.000 01],抑制血小板聚集[WMD=-7.70,95%CI(-8.96,-6.44),P<0.000 01],降低血栓素B2水平[WMD=-13.15,95%CI(-15.07,-11.23),P<0.000 01]、二磷酸腺苷(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率[WMD=-6.17,95%CI(-11.15,-1.20),P=0.01]。结论现有证据表明: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可提高病人临床疗效,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素形成。

加味参芪地黄汤治疗老年慢性心肾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曾凡玉,吴华堂,刘建和,张稳,冯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加味参芪地黄汤治疗老年慢性心肾综合征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诊断为慢性心肾综合征病人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利尿消肿、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参芪地黄汤口服,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疗效及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6 min步行距离、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肾小球滤过率、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参芪地黄汤治疗老年心肾综合征,可改善病人心肾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无明显副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慢性炎症反应有关。

益气活血化瘀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马路,吴育云,李俊侠,吴超联,廉鸿飞,王宝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化瘀方参芪扶心口服液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肌能量穿梭、心室重塑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40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0例。治疗组在标准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参芪扶心口服液治疗,对照组在标准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辅酶Q10治疗。随访24个月,观察心脏超声相关指标。应用31P磁共振波谱检测心肌磷酸肌酸(PCr)、无机磷(Pi)和三磷酸腺苷(ATP)并计算PCr/Pi比值、PCr/ATP比值和Pi/ATP比值。结果治疗后24个月,治疗组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心脏重塑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改善(P<0.01)。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较治疗前PCr/ATP上升(P<0.01),Pi/PCr下降(P<0.01)。结论参芪扶心口服液可调控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肌能量穿梭,改善心功能,纠正心脏重塑。

心脉隆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冯君,冉俊宁,王伟松,曾凡玉,刘建和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系统评价心脉隆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检索自建库至2019年10月前公开发表的心脉隆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研究,涉及960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心脉隆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可提高总有效率[OR=4.56,95%CI(2.85,7.30),P<0.000 01]、动脉氧分压[MD=8.32,95%CI(4.66,11.98),P<0.000 01]、右室射血分数[MD=8.55,95%CI(8.14,8.96),P<0.000 01];降低肺动脉压[MD=8.88,95%CI(6.44,11.33),P<0.000 01]、动脉二氧化碳分压[MD=11.05,95%CI(9.93,12.17),P<0.000 01]、N端脑钠肽前体[SMD=16.48,95%CI(12.90,20.05),P<0.000 01]。结论现有证据表明:心脉隆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具有明显疗效。

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联合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葛迎辉,魏小云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联合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慢性心力衰竭病人114例随机分为比索洛尔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各57例。比索洛尔组采用比索洛尔治疗,中西医结合组采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联合比索洛尔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心肌损伤指标[包括心肌肌钙蛋白I(cTnI)、超敏心肌钙蛋白I(hs-TnI)]、炎性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7(IL-17)、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氧化应激反应指标[包括过氧化脂质(LPO)、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一氧化氮(NO)、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1(ET-1)水平。观察并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后壁舒张期厚度(LVPWd)、左心室每搏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中医证候评分。结果治疗后,与比索洛尔组比较,中西医结合组LVPWd、中医证候评分、cTnI、hs-TnI、炎性因子、LPO、MDA、AngⅡ、ET-1水平均降低(P<0.01),LVEF、SV、GSH-Px、NO水平均升高(P<0.01)。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高于比索洛尔组(92.98%与78.95%,P<0.05)。结论采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联合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提高病人心功能,疗效显著,可能与心肌损伤、炎症反应、氧化应激损伤程度减轻及血管内皮功能改善有关。

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对急性脑梗死不同中医证候病人预后的影响

李伟,陈安亮,袁方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对急性脑梗死不同中医证候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急性脑梗死住院病人64例,其中完成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病人41例,退出10例,未入路径病人13例。探讨完成路径病人,不同中医辨证证候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差异。结果中医完成临床路径管理病人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均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完成临床路径病人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完成路径41例病人中,风痰阻络12例,气虚血瘀15例,阴虚风动14例。治疗后4周,气虚血瘀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较风痰阻络组和阴虚风动组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临床路径管理急性脑梗死病人后气虚血瘀证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均优于其他中医证候。

导痰汤治疗痰浊上扰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陈玉静,黄小波,刘妍,王倩,孙亚男,吴犀翎,王建东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导痰汤治疗痰浊上扰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轻中度急性脑梗死病人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导痰汤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导痰汤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导痰汤。治疗7 d后及14 d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血管内皮功能因子[包括内皮祖细胞(EPC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1]表达情况。结果导痰汤组总有效率为95.34%高于对照组的81.39%(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P<0.01),且治疗7 d后、14 d后导痰汤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7 d后、14 d后,导痰汤组EPCs、VEGF和NO表达高于对照组,ET-1和ICAM-1表达较对照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导痰汤可提高痰浊上扰型急性脑梗死病人EPCs数量,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基础医学论著/研究

黄芩苷对H9C2心肌细胞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

崔春婷,张建丽,黄颖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H9C2心肌细胞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利用CoCl2对H9C2心肌细胞建立缺氧复氧模型。MTT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经黄芩苷处理后缺氧模型细胞活力和凋亡比例。蛋白质印迹实验检测凋亡蛋白变化情况。结果CoCl2可明显降低H9C2细胞的细胞活力,使用1 000 μmol/L的CoCl2处理并建立H9C2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黄芩苷预处理可提高H9C2细胞活力并抑制凋亡,且呈浓度依赖性。黄芩苷保护心肌细胞作用依赖于miR-133b上调。结论黄芩苷对CoCl2引起的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提高细胞活力并抑制细胞凋亡;黄芩苷可提高细胞miR-133b水平进而保护心肌细胞。

塞来昔布对脑出血模型大鼠TLR4/NF-κB信号通路及GLT-1表达的影响

张浩,权天龙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塞来昔布对脑出血大鼠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及谷氨酸转运体1(GLT-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90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抑制剂组和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其中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塞来昔布剂量分别为50 mg/(kg•d)、100 mg/(kg•d)、200 mg/(kg•d)。沿大鼠右侧尾状核置入套管,通过套管向尾状核内注射生理盐水和股动脉血建立假手术和脑出血造模。造模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日注射生理盐水2 mL,抑制剂组和各剂量组分别注射相同剂量TLR4抑制(TAK-242)和不同剂量的塞来昔布进行干预。干预后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脑组织GLT-1积分光密度,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脑组织TLR4、NF-κB、GLT-1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神经功能评分、GLT-1积分光密度及TLR4、NF-κB、GLT-1蛋白和mRNA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抑制剂组和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神经功能评分、GLT-1积分光密度及TLR4、NF-κB、GLT-1蛋白和mRNA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与抑制剂组比较,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TLR4蛋白和mRNA表达,低剂量组、中剂量组GLT-1积分光密度、GLT-1 mRNA、NF-κB蛋白升高,低剂量组NF-κB mRNA、GLT-1蛋白升高(P<0.05);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神经功能评分、高剂量组积分光密度降低(P<0.05)。与低剂量组比较,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神经功能评分降低、TLR4和GLT-1 mRNA、NF-κB蛋白和mRNA表达量降低,高剂量组GLT-1积分光密度、TLR4和GLT-1蛋白表达量均降低(P<0.05)。与中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GLT-1积分光密度、TLR4和NF-κB蛋白和mRNA表达量、GLT-1 mRNA均降低(P<0.05)。结论塞来昔布可下调脑出血大鼠TLR4/NF-κB通路进而发挥抗炎作用保护脑组织,同时控制GLT-1过表达可减轻谷氨酸神经毒性。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病理损伤和氧化应激的影响

张锋,侯君,付良姣,袁丹,崔浩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病理损伤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所有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FGF21低剂量组、FGF21中剂量组、FGF21高剂量组。检测各组大鼠脑含水量、神经损伤评分;TTC染色检测脑梗死面积;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脑组织病理损伤程度;TUNEL染色检测神经元细胞凋亡;蛋白免疫印迹检测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Caspase-3、Caspase-8蛋白表达水平;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FGF21中剂量组、FGF21高剂量组脑含水量、神经损伤评分降低(P<0.05),脑梗死面积减小(P<0.05),病理损伤程度改善,NGF、BDNF蛋白水平降低(P<0.05),神经元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Caspase-3、Caspase-8蛋白水平降低(P<0.05),SOD含量升高(P<0.05),MDA、LDH含量降低(P<0.05)。结论FGF21可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病理损伤,调节氧化应激,抑制神经元细胞凋亡。
综述与进展

氧化三甲胺与心力衰竭关系的研究进展

闫思雨,马丽红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参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其中氧化三甲胺与心力衰竭预后具有相关性,可作为心力衰竭预测因子或治疗靶点,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脏增大和心肌纤维化,抑制心肌能量代谢等。针对心力衰竭不同分型或不同合并症进一步分析氧化三甲胺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并观察评估氧化三甲胺前体物质,以期精准、全面地了解氧化三甲胺参与心力衰竭的病理过程,可将其作为临床心力衰竭诊断分层、预后评估的预测因子或治疗靶标。

中药有效成分多靶点治疗癫痫的研究进展

李欢,廖现秋,卢玲,汪顺贵,玉倩,李华霞,刁丽梅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癫痫是由多种原因引起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性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中药及有效成分治疗癫痫疗效确切,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优势,发挥保护神经元的作用,有效减少癫痫发作复发率。现综述中药有效成分在调控海马区域相关蛋白及因子、清除氧自由基、调节氨基酸及炎性因子等多靶点及机制治疗癫痫的研究进展,为癫痫的治疗及中医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心力衰竭中医证候要素分布规律的研究进展

萨尔娜,刘子浩,陈小青,李刚,阿依娜西•热哈提,李鹏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严重表现或终末阶段,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鉴于中医辨证论治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独特优势,而辨别证候要素是辨证论治的关键环节。现从文献研究、专家临证经验、临床调查研究、相关诊疗规范及专家共识方面综述近年来心力衰竭中医证候要素分布规律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焦虑、抑郁障碍的研究进展

孙书云,苏文革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情绪状态与慢性心力衰竭具有极大的相关性,可能是慢性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独立因素。临床治疗过程中需关注病人心理健康,达到身心同治的目的,现总结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焦虑、抑郁障碍的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与心房颤动关系的研究进展

何亚菲,林文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公认的心房颤动病因。现综述心房颤动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关系的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睡眠对致痫灶定位影响的研究进展

袁潇,孙美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睡眠与癫痫的关系,观察不同睡眠阶段对发作间期痫样放电的影响,非快速动眼睡眠促进发作间期痫样放电发生;反之,快速动眼期睡眠抑制痫样放电传播,进而限制其脑区分布,从而为术前评估提供准确的定位致痫灶定位。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无复流现象的研究进展

张成茹,陈春红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可快速、有效、实时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可使多数病人获益,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反复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心肌无复流现象。现综述冠状动脉无复流机制、无复流的危险因素及预防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

王燕,刘嘉霖,张鹏,贾雅楠,邢昱晶,胡风云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帕金森病是一种以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变性疾病,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临床效果确切,述可能的作用机制包括抑制假说、干扰理论、抑制病理震荡、神经保护作用、促进人类功能性连接体正常化和广泛的神经调节作用。

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参与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研究进展

聂晓宇,朱国斌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性疾病,导致心脑血管、外周血管等一系列病理改变,脂质沉积及血管慢性炎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两大病理表现,内皮细胞过度凋亡和平滑肌细胞过度增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两大特点,大量免疫细胞、细胞因子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调节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17是近年来发现的区别于辅助性T细胞1、辅助性T细胞2的CD4+T细胞亚群,且已证明其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

中西医治疗脑心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王东晨,高源勋,孟昭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脑心综合征是由各种急性脑病引起心血管功能障碍的一组综合征,具有突发性、难治性的特点,病人病死率高,预后较差。综述中西医防治脑心综合征的诊疗方案,从脑心综合征认识、发病机制、治疗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脑心综合征的中西医诊疗方案提供依据。
心血管病临床观察/研究

miR-182、miR-23a-3p联合cTnI、CK-MB、Myo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王述莲,李鹏宇,孙钧,郑继伟,李绵洋,王成彬,郭志强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182、miR-23a-3p联合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红蛋白(Myo)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0例AMI病人作为AMI组,4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集AMI组发病后1~2 h、2~4 h、4~8 h、8~12 h空腹静脉血,对照组体检时采集空腹静脉血,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测定miR-182、miR-23a-3p表达,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测定cTnI、CK-MB、Myo含量。结果AMI组不同时间血清miR-182、miR-23a-3p表达均低于对照组,AMI组不同时间cTnI、CK-MB、Myo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不同时间miR-182、miR-23a-3p、cTnI、CK-MB、Myo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AMI病人发病后1~2 h血清miR-182、miR-23a-3p、cTnI灵敏度均高于80%,其中miR-23-3p灵敏度最高,为92.5%,cTnI特异度最高,为87.5%;miR-182与miR-23a-3p联合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0%和85.0%,均高于cTnI、CK-MB、Myo三者联合诊断的88.8%和82.5%,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182、miR-23a-3p可作为AMI早期诊断的新型标志物,联合cTnI、CK-MB、Myo有利于提高AMI病人早期诊断的准确度。

CHA2DS2-VASc评分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PCI术后造影剂肾病发生的临床价值

孙璐,许长存,侯玉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应用CHA2DS2-VASc评分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PCI术后造影剂肾病发生的临床价值。方法共纳入612例行PCI术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按照CHA2DS2-VASc评分分为低危组(1分,142例)、中危组(2分或3分,402例)和高危组(>3分,68例)。检测入院前和术后72 h血清肌酐水平,观察造影剂肾病发生情况。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行PCI术后造影剂肾病发生率为8.3%。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8.0%与20.6%,P<0.001)。造影剂肾病组CHA2DS2-VASc评分高于非造影剂肾病组(P<0.001)。与Mehran评分[ROC曲线下面积(AUC)=0.765,95%CI(0.626,0.832),P<0.001]相似,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CHA2DS2-VASc评分>3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PCI术后发生造影剂肾病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灵敏度为70.2%,特异度为79.0%[AUC=0.738,95%CI(0.654,0.829),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较高的脉压、造影剂剂量、较低基线估测的肾小球滤过率、CHA2DS2-VASc评分>3分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PCI术后发生造影剂肾病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PCI术前CHA2DS2-VASc评分可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PCI术后发生造影剂肾病的预测指标。

降糖宁心汤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林颖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降糖宁心汤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病人6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降糖宁心汤治疗,两组均治疗14 d。观察两组心力衰竭症状体征评分、心功能相关指标[包括脑钠肽(BNP)、血清肌钙蛋白T(TnT)、心脏每搏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糖相关指标[包括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心悸、气短、胸闷评分和BNP、TnT、HbA1c、FBG、2 hPBG较治疗前均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V、LVEF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12%与79.41%,P<0.05)。结论降糖宁心汤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心力衰竭,有助于病人较好地控制血糖,改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血清miR-204、miR-9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邢磊,焦颖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血清miR-204、miR-9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因胸痛于我院心内科就诊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63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7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抽取所有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测定血清miR-204和miR-9相对表达量,记录并比较两组入院时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是否吸烟、有无高血压、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测定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miR-204和miR-9相对表达量,分析观察组血清miR-204和miR-9相关性,分析miR-204和miR-9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血清miR-204和miR-9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血清miR-204与miR-9呈正相关(r=0.483,P<0.05)。miR-204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49,特异度为65.7%,灵敏度为74.6%;miR-9的AUC为0.751,特异度为60.0%,灵敏度为82.5%,二者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联合检测的AUC为0.818,特异度为69.6%,灵敏度为90.5%,二者联合检测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价值、特异度及灵敏度均优于单项检测。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血清miR-204和miR-9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临床联合检测miR-204和miR-9对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丹参多酚酸联合依那普利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研究

郑立,王彦桃,文博,孙音,赵秀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联合依那普利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疗效及对病人心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心肌病病人93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46例)与观察组(47例)。对照组采用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炎性因子[包括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C反应蛋白(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49%)高于对照组(7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DD和LVESD较治疗前降低,LVEF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LVEDD和LVESD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MCP-1、CRP和MMP-9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血清MCP-1、CRP和MMP-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独采用依那普利治疗相比,丹参多酚酸联合依那普利治疗缺血性心肌病临床疗效显著,可降低病人炎性因子MCP-1、CRP和MMP-9水平,改善心功能。

红细胞分布宽度结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诊断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左心房血栓的临床价值

陈志恒,周艳,蒋恒,罗晓丽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结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诊断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病人左心房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9年5月于沪州市纳溪区人民医院、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收治的240例NVAF病人临床资料,将存在左心房血栓病人50例作为血栓组,非血栓病人190例作为非血栓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VAF病人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RDW结合NLR诊断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结果血栓组持续性心房颤动发生率较非血栓组升高,且心房颤动病程较非血栓组延长;与非血栓组比较,血栓组CHADS2、CHA2DS2-VASc评分、RDW及NLR均升高(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HADS2评分、CHA2DS2-VASc评分、RDW及NLR是NVAF病人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栓组RDW水平与NLR呈正相关(r=0.714,P=0.022)。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RDW曲线下面积为0.802,95%CI[0.711,0.892],最佳截断值为14.3%CV,预测血栓形成的灵敏度为71.1%,特异度为83.3%;NLR曲线下面积为0.818,95%CI[0.725,0.910],最佳截断值为3.2,预测血栓形成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2%和82.9%;两项指标联合诊断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8.0%和87.0%,ROC曲线下面积为0.875,95%CI[0.814,0.936],高于NLR、RDW单一诊断。结论RDW结合NLR诊断NVAF并发左心房血栓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居家自助式心脏康复方案对PCI术后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预后的影响

陈晓苏,骆骅,刘春影,肖纯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居家自助式心脏康复方案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6年7月—2018年12月行PCI的ACS病人82例,根据信封法将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院外指导,研究组在常规院外指导基础上实施居家自助式心脏康复方案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各项心血管危险因素水平、出院后再入院情况、干预前后自我效能感评分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出院1年后,研究组空腹血糖、收缩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再入院发生率为4.88%,低于对照组的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年后,研究组自我效能感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出院1年后,研究组各项WHOQOL-Bref评分较对照组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应用居家自助式心脏康复方案可改善行PCI术后ACS病人心血管危险因素水平,降低再入院发生风险,提高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质量。

艾塞那肽周制剂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变异及慢性低度炎症的影响

李阳,李静,贺琼,韩敏敏,苏敬,刘子昂,章毅,刘云峰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艾塞那肽周制剂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变异及慢性低度炎症的影响。方法选取口服二甲双胍(剂量每日≥1 500 mg)单药治疗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病人22例,导入期两周内保持二甲双胍不变,同时佩戴快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FGMS),之后在原有二甲双胍基础上加用艾塞那肽周制剂,每周于固定时间皮下注射2 mg,联合用药3个月,研究结束前2周再次佩戴FGMS。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代谢指标、两次佩戴FGMS相关指标、慢性低度炎症指标变化。结果与用药前比较,病人代谢指标体重、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B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或P<0.01)。FGMS监测血糖变异相关指标平均血糖(MBG)、高于目标血糖范围(>8.0 mmol/L)百分比下降(P<0.01),目标血糖范围内(3.9~8.0 mmol/L)百分比升高(P<0.05);低血糖事件、低血糖持续时间、低于目标血糖范围(<3.9 mmol/L)百分比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3个月,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下降,鞘氨醇-1-磷酸(S1P)浓度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艾塞那肽周制剂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可有效降糖、减重、调脂并改善胰岛素抵抗,同时未增加低血糖风险,并降低血清TNF-α、TGF-β1水平,促进S1P表达,改善慢性低度炎症。

沙美特罗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NT-proBNP、血清降钙素原的影响

王磊,左红岩,张泽勋,王玉清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沙美特罗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清降钙素原(PC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心力衰竭病人250例,按照完全随机法分为美托洛尔组和沙美特罗组,各12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扩血管、强心及利尿等,美托洛尔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治疗,沙美特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沙美特罗雾化吸入。观察并比较两组每搏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V)、NT-proBNP、PCT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治疗3 d后、5 d后,两组SV、LVEF高于治疗前,LVESV、LVEDV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后,两组SV、LVEF高于治疗3 d后,LVESV、LVEDV低于治疗3 d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5 d后,沙美特罗组SV、LVEF高于美托洛尔组,LVESV、LVEDV低于美托洛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3 d后、5 d后,两组NT-proBNP、PCT及CRP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后,两组NT-proBNP、PCT及CRP水平低于治疗3 d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5 d后,沙美特罗组NT-proBNP、PCT及CRP水平低于美托洛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沙美特罗组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美托洛尔组的76.00%(P<0.01)。沙美特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0%低于美托洛尔组的13.60%(P<0.01)。结论沙美特罗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能有效改善病人心功能,降低NT-proBNP、PCT及CRP水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心脉隆注射液治疗脓毒血症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杨晰晰,曹东,田新,邓凯,梁青,刘倩,安洪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心脉隆注射液治疗脓毒血症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2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急诊住院及全科医疗三科收治的脓毒血症合并心力衰竭病人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抗心力衰竭和抗感染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心脉隆注射液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7 d。比较两组Lee氏心力衰竭积分及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房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比值(E/A)及心排血量(CO)和血清学指标降钙素原(PCT)、脑钠肽(BNP)、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Lee氏心力衰竭积分,PCT、BNP、NT-proBNP水平均降低(P<0.05),LVEF、E/A、CO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脉隆注射液治疗脓毒血症合并心力衰竭疗效较好,可下调病人血清PCT、BNP和NT-proBNP水平,改善心功能。

血管内超声显像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左主干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陈晓杰,于洁,谢宇端,杨大为,梁春玲,刘杰,张然,李晓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显像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冠心病左主干病变(LMCAD)中的应用及对病人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241例LMCAD病人,其中冠状动脉造影(CAG)组132例,血管内超声显像(IVUS)组109例。记录病人性别、年龄、体质指数、个人史、伴随疾病、LMCAD病变情况、支架参数等资料,比较CAG组和IVUS组临床资料差异。所有病人进行至少12个月随访,观察12个月内MACE发生率。结果CAG组和IVUS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LMCAD位置、病变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VUS组支架直径、支架长度均高于CAG组,后扩张次数、后扩张球囊直径、后扩张球囊压力均低于CA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VUS组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50%与14.39%,P<0.05)。结论与CAG比较,在IVUS引导下PCI置入药物洗脱支架治疗LMCAD可显著降低病人12个月内MACE发生率。

血压变异性与直立性低血压病人左心室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黎素军,余湘宁,钟毅,黄宇辉,郭英新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直立性低血压病人(OH)血压变异性(BPV)与左心室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8月于我院住院的OH病人138例。根据OH病人左心室Tei指数将心功能异常病人74例作为损伤组,心功能正常病人64例作为正常组。比较两组左心室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质量指数(LVMI)、舒张早期血流峰速度(E)及舒张晚期血流峰速度(A)比值差异。比较两组BPV指标,包括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SBP-CV)、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24 hDBP-CV)、白昼收缩压变异系数(dSBP-CV)、白昼舒张压变异系数(dDBP-CV)、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nSBP-CV)和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nDBP-CV)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对BPV指标和左心室心功能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损伤组LVEF和E/A比值均低于正常组(P<0.05),LVEDV、LVESV、LVMI均高于正常组(P<0.05)。损伤组24 hSBP-CV、dSBP-CV、nSBP-CV、24 hDBP-CV、dDBP-CV和nDBP-CV均高于正常组(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24 hSBP-CV与LVESV、LVEDV和LVMI呈正相关,与LVEF和E/A比值呈负相关(P<0.05)。结论OH伴随心功能损伤病人BPV高于心功能正常病人,且BPV与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有关。
神经科疾病临床观察/研究

常规保守治疗与外科治疗重型脑干出血疗效的Meta分析

邓煜二,薛道金,谭齐家,谢才军,李聪,甘燕玲,张志强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系统评价外科手术治疗与常规保守治疗重型脑干出血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等英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9年9月,获得关于外科治疗与常规保守治疗出血量>5 mL的重型脑干出血的研究,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包括4篇随机对照研究和9篇病例对照研究;共1 148例病人,其中外科治疗组468例,保守治疗组68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外科治疗总有效率优于保守治疗[OR=3.87,95%CI(2.84,5.28),P<0.000 01],恢复良好率高于保守治疗[OR=3.17,95%CI(1.90,5.30),P<0.000 1];外科治疗病人病死率低于保守治疗[OR=0.26,95%CI(0.18,0.38),P<0.000 01]。结论现有证据表明:出血量>5 mL的重型脑干出血病人,外科治疗能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降低病死率。

通心络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血脂水平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吴国访,张丽,张淑沛,段红霞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血脂水平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病人10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血脂、血流动力学指标和炎症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6.23%与84.91%,χ=3.975,P=0.046)。治疗后,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和C-反应蛋白水平、动脉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峰值比值、搏动指数与阻力指数、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均低于治疗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改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与单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相比,通心络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可提高急性脑梗死病人治疗总有效率,改善血脂和炎性因子指标。

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早期诊断重症自发性脑出血病人急性期心肌损伤发生的临床价值

姜婷婷,王飞,游达礼,康文慧,夏建军,王莉,吴晓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早期诊断重症自发性脑出血病人急性期心肌损伤发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重症脑出血病人60例,检测病人发病3 h内、发病24 h、发病72 h、发病5 d心肌肌钙蛋白T(cTnT)及IMA,将病人分为无心肌损伤组(27例)和心肌损伤组(33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观察心肌损伤相关指标变化。结果相较于无心肌损伤组,心肌损伤组年龄、幕上出血比例、病死率、肌酐均增高(P<0.05);心肌损伤组发病3 h内、发病3 d及发病5 d IM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3 h内IMA诊断重症脑出血急性期心肌损伤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69,95%CI[0.630,0.907],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444,此时对应的IMA最佳截断值2 251.685 ng/mL,灵敏度为0.920,特异度为0.524,阳性预测值为0.879,阴性预测值为0.481,阳性似然比为2.50,阴性似然比为0.37,诊断比值比为6.76。结论重症自发性脑出血病人心肌损伤发生较常见;发病3 h后IMA明显升高,发病6~24 h呈下降趋势;发病3 h的IMA水平具有诊断心肌损伤发生的潜在临床价值。

解郁安神颗粒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老年失眠伴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孙洁,梁宝,杨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解郁安神颗粒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老年失眠伴抑郁症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武汉市优抚医院精神科收治的老年失眠伴抑郁症病人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解郁安神颗粒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睡眠情况及血清5-羟色胺(5-HT)、P物质水平,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个月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HAMD、PSQI评分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2个月后,两组睡眠潜伏期缩短、总睡眠时间延长,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睡眠效率升高,且研究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2个月后,两组血清5-HT水平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血清P物质水平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郁安神颗粒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老年失眠伴抑郁症,可有效改善病人临床症状,改善血清5-HT、P物质水平,用药安全性较好,疗效确切。

针药结合治疗脑卒中后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疗效

原亚静,商庆新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观察黄连阿胶汤加减联合针灸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的64例脑卒中后失眠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安眠穴、太溪穴、心俞穴、申脉、照海、涌泉、神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连阿胶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睡眠改善情况、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8%,高于对照组的8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SQI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能改善心肾不交型失眠病人失眠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替罗非班超早期治疗对急性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小板、神经功能和安全性的影响

申建亚,崔杨慧,吴兆华,曹茂红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超早期治疗对急性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小板、神经功能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将116例急性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超早期给予阿替普酶溶栓和康复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治疗。观察两组血小板功能指标[包括血小板聚集率(PAgT)、血小板黏附率(PAdT)、血小板P选择素水平和血小板膜蛋白CD62p阳性率],神经功能指标[包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变化,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1周后,两组PAgT、PAdT、血小板P选择素和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阳性率等血小板功能指标较治疗前均下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两组NIHSS、FMA和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改善,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试验组总有效率、血管再通率和改良Rankin量表(mRS)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再闭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超早期给予阿替普酶溶栓和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治疗,可改善血小板功能,提高神经功能,改善疾病预后,用药安全性较高。

脑积水患儿脑脊液TGF-β1、MCP-1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探讨

黄媛冬,杨晶晶,沈奕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检测脑积水患儿脑脊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并探讨脑积水患儿脑脊液TGF-β1、MCP-1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9月于我院住院接受治疗的93例脑积水患儿为研究对象(脑积水组),根据预后将脑积水患儿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同期选取85例出现头痛、发热、呕吐、精神不佳的疑似脑炎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患儿脑脊液TGF-β1、MCP-1水平;分析脑积水脑脊液相关细胞学指标;分析脑积水患儿脑脊液TGF-β1与MCP-1水平,TGF-β1、MCP-1水平与细胞学指标的相关性,脑积水患儿不同预后组别脑脊液TGF-β1、MCP-1水平,影响脑积水发生的因素。结果脑积水组TGF-β1、MCP-1、颅内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均高于对照组,单核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脑积水患儿脑脊液TGF-β1水平与MCP-1、颅内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均呈正相关(P<0.05或P<0.01)。预后不良组患儿脑脊液TGF-β1、MCP-1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1);TGF-β1、MCP-1、颅内压是影响脑积水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脑积水患儿脑脊液TGF-β1、MCP-1水平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脑脊液TGF-β1、MCP-1水平变化在脑积水患儿预后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作为评估脑积水患儿预后的特异性指标。

血清miR-145-5p对脑胶质瘤病人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贾海波,严肖啸,袁明智,武俊丽,杨婕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血清miR-145-5p对脑胶质瘤病人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及与病人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7年3月在邯郸市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脑胶质瘤病人,根据术后化疗效果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两组化疗前血清miR-145-5p及临床病理参数,分析影响化疗敏感性的因素及miR-145-5p对病人预后预测效能。结果病人化疗总有效率为34.44%,1年总生存率为32.22%。有效组血清miR-145-5p相对表达量高于无效组(P<0.01);有效组年龄、Karnofsky活动状态(KPS)评分及WHO Ⅱ级比例均高于无效组(P<0.05)。年龄、KPS评分、WHO分级、血清miR-145-5p水平均是影响化疗敏感性因素(P<0.05);血清miR-145-5p相对表达量预测病人1年死亡最佳截断点为6.02,AUC为0.780。结论血清miR-145-5p与脑胶质瘤病人化疗敏感性及预后关系密切,高水平miR-145-5p可增强化疗敏感性,并作为预测病人化疗预后的可靠指标。
理论探索

从“络风内动”论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心肌损伤

李祎铭,王显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相关心肌损伤是导致病人病情恶化、死亡的重要原因。本研究论述现代医学对COVID-19相关心肌损伤的认识,并基于“络风内动”理论分析COVID-19相关心肌损伤的病理机制,将COVID-19相关心肌损伤分为外风引动、热毒生风、络虚风动3类证型,建议以心络为病位,围绕风、寒、湿、毒、火、瘀、虚等证候要素,以驱邪、扶正为治疗大法,好用风药,控制病情。
经验交流

黄力教授治疗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经验

李瑞菡,朱春临,景瑞青,黄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是肥厚型心肌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对这类疾病中医药适时干预治疗可改善病人临床症状及预后。黄力教授根据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病理生理特点,以益气活血之法进行临床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用药经验及典型案例等方面总结黄力教授治疗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临床经验,以期为中医治疗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提供理论基础及实践经验。

赵立诚教授运用健脾除痰降脂方治疗高脂血症经验

林炜基,廖慧丽,刘健红,赵立诚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高脂血症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之一,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因此,积极有效地治疗高脂血症非常必要。赵立诚教授认为高脂血症的主要病理机制为脾气亏虚、痰浊内蕴,治则以健脾祛湿,除痰泻浊为法,自拟健脾除痰降脂方可降低高脂血症病人血脂水平,改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评价吸烟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冠状动脉斑块特征

谭大伟,张建维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探讨吸烟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冠状动脉斑块特征。方法选择100例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根据是否吸烟分为非吸烟组(49例)和吸烟组(51例)。应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AG)及OCT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并比较两组斑块特征及斑块稳定性。结果与非吸烟组比较,吸烟组双支与三支病变(P<0.05)、脂质斑块(P<0.05)及纤维帽厚度<65 μm(P=0.035)病人比例明显增高。结论吸烟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多支病变和易损斑块比例更高。

颈动脉蹼MRA影像特征及临床意义

王广文,张文娟,吴雪梅,米英姿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颈动脉蹼是指源于颈动脉分叉附近的动脉后壁并突入血管管腔内的薄膜样组织,影像学表现为突入血管管腔内薄层充盈缺损。颈动脉蹼是一种非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颅外颈动脉血管系统疾病。颈动脉蹼病因尚不明确,可能包括遗传、环境因素、血管慢性损伤、激素水平、避孕药等因素导致的颈动脉内膜增生。

mtDNA C11777A突变所致Leigh综合征2例报道

桑艳,刘晓鸣,岳璇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Leigh综合征又称为亚急性坏死性脑脊髓病,是由遗传缺陷引起线粒体代谢酶异常,ATP合成障碍、能量来源不足,导致严重神经肌肉损伤,以脑基底节、脑干、脊髓、小脑等部位对称性坏死病变为病理表现。